王德峰:在这个时代,我们如何安心立命?

linxiaoyun 2022.6.6 11:56 1335 0
生活 学记

本文为复旦大学哲学学院面向社会成人开设的二年制“复旦哲学思想课程”2017年度3月份精品哲学课程(第113场)现场精萃摘要。

课程:《王阳明思想的当代意义》

主讲:王德峰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哲学学院,誉称“复旦哲学王子”。

日期:2017年3月11-12日 周六日

地点:复旦大学光华楼

复旦哲学课堂为亚洲领先面向公众的哲学思想课堂,秉承“守护思想 引领时代”之宗旨,致力于“哲学+的时代,天才为之责任”的使命!其中“哲学+”的思想概念最早为复旦哲院现任院长孙向晨教授创建并提出,现作为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复旦大学哲学课堂、复旦哲学大会的办学理念正在加以实施中!

各位朋友非常高兴,应复旦哲学课堂的邀请,今天和明天两天的时间,我们来讨论阳明心学

我们来讲这样一个话题,最近几年来,我们中国人不断地在讨论或者讨论王阳明心学,在中国当代的重要意义。王阳明心学它的最重要作品就是《传习录》

我今天来讲,先讲一下王阳明心学在中国思想史上的来龙去脉。为什么王阳明心学对当代中国人如此重要?

一、用七段历史了解,何为心学?

1法开天下

先秦诸子最初都是论道的学问,最初中国人选择了法家的学说。秦始皇建立了中国第一个中央集权的王朝,就是秦朝,但是两世而亡。到他的儿子就维持不住了,天下又乱,楚汉之争,经过楚汉之争之后,刘邦建立了汉朝,汉朝统治最初是用黄老之术,叫做无为而治,只能维持短暂的时间,整个民族还没有精神家园,整个民族的社会典章制度还没有精神上的基础。

2两汉经学

到了汉武帝时候,两个人物,一个政治家汉武帝,一个思想家董仲舒联起手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此定儒家为一尊,于是中国的道统成立,道统就是文化精神传统,以儒家为根本了。所以中国学术思想发展进入第二个阶段,叫做两汉经学。

这个时候中国学术思想主题是什么?就是儒家经典,通过对儒家经典的研究,寻找建立典章制度的依据。主题就是经学研究,终于建立了非常完备的礼教的系统。典章制度,道德规则都建好了,这个叫做礼教,但是东汉末年天下又乱,三国纷争,进入了魏晋时期,中国知识分子本来都迷恋着礼教,希望在这样一个道德规则系统当中,我们的民族社会生活保持它的健康和正常,但是东汉末年又乱了,礼教得不到遵守,再一次礼崩。

3魏晋玄学

这个时候中国知识分子没有路可走了,后来发现有一条路,就是道家。就是六家(阴阳名墨儒法道)当中的道家终于又拣起来了,进入了魏晋玄学的阶段。

玄学就是道家学说,一个玄字表明道家学说的主题是讨论有和无的关系。有而不有皆无,无而不无皆有,一个循环来了。这两句话合起来就是一个字,就是玄。但是这步蛮重要,魏晋玄学虽然表明当时中国文化生命的衰落,但是它仍然重要在思想上。因为经过魏晋玄学之后,中国思想的格局叫做儒道互补这个格局成了。

儒道本来是要论战,老子要批评孔子的,批评孔子太要作为了,理想太多。老子遇到过孔子,狠狠地批了他一通,孔子没有生气,说老子是一条龙,乘风而起的龙,很欣赏他的境界,但是孔子还是走自己的路。到了魏晋玄学之后,儒道互补,互相补充,形成了中国文化精神基本特征。

大家看《世说新语》就会感受这种魏晋文人的精神境界,中国文化精神在那个阶段成了少数人一种实践,风流潇洒的人生态度。但是它不能阻止中国文化生命的衰落。

4佛定禅冥

在中国文化生命濒临死亡的时候,我们获得了一次拯救的机会。佛学在两汉之际进入中国,就是西汉末年和东汉初年。从两汉之际,佛经传入中国,经过几个世代的中国知识分子的努力,翻译理解消化吸收,到了唐朝,中国人终于做成了一件伟大的事情,基本做到让佛经说汉语。

佛学的中国化,最高程度就是禅宗。

禅宗大纲16个字,我们大概许多人都背的出来

“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舍弃了其他宗派许多繁琐的用功的程序,根本要做到见性成佛,成性者随,我们自己的心,自见本心皆能成佛,何等的自信。

请注意禅宗是什么?禅宗就是佛教中的心学。

这就是隋唐佛学最高成果,它为宋明新儒学做好了思想准备。中国的问题还没有解决,但是我们已经有了解决希望。

5宋明新儒

隋唐佛学,它的成果,禅宗为宋明新儒学做了准备。

中国人思想终于发展到这个阶段,要树立道德自觉的主题了。这叫做独立的人格,宋明新儒学开始了,它的主题用王阳明那句话说起来非常明了,他说我们中国人,人人心中有贼,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所以破中国人心中之贼这件事情就是宋明新儒学的主题。这样我们进入了第五个阶段。

陆象山跟朱熹是同时代人,也是非常好的朋友。但是在学问的立场上是对立的。程朱理学认为要把普遍真理说出来,大家服从他,心中之贼就破了。陆王心学认为不,破我们心中之贼,仍然用我们本有这个心。脱离心的天理那个是僵死的教条,天理在哪里?在人心中,所以王阳明就有了那句话,“良知是天理之昭明灵觉处,故良知即天理。”良知是我们本来有的,不是后天给的,叫做良知。不是用心之外的天理来教导人。

理学、心学两派之争的根源在这里,就是破心中之贼的路径不一样。

但是到后来程朱理学大行天下,陆王心学终于衰落。

6满清凄梦

中国文化生命的衰落继续,进入了下一个阶段就是清朝。王阳明心学为什么不能大行天下,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原因,就是满族入主中原,成立了清朝。清朝政治一个重要特征是什么?以军事统治代替文人政治,取消宰相制度,代之军机衙门。这就中断了中国知识分子去关怀天下的实践路径,实践道路。虽然宰相只有一个人可以做,但是他是中国知识分子天下关怀实践途径,这个路被阻断了。于是中国知识分子在清朝只能做什么事情,两件事情,一个考举,一头扎到文字堆中去,做经学的研究和考证。还有一件事情陪王公大人玩文化,做王公大人门上的清客。

7中西终唏

中国在清朝灭亡时候的局面跟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灭亡的局面是完全一样的,群雄摒弃,逐鹿中原,抢夺天下,先是袁世凯,袁世凯之后是北洋军阀轮流上台,各地都有大大小小的军阀,中国知识分子这下子痛苦更加深刻了。

于是又一场运动起来了,向西方学习的运动起来了。不是学习西方更好的制度,而是学西方的思想文化。五四新文化运动。从西方引进他们的科学和哲学,要用西方的思想改造中国的国民,这个叫做最后一个阶段,第七个阶段来了。

直到今天,我们西化够厉害了吧,想一想中国今天的教育,它的课程体系从小学到初中,到高中,到大学,课程体系基本是一个西学的体系,只有少数科目有一点中国文化。比如说语文课讲一下中国古典诗词,有一点中国文化了,历史课要讲讲中国历史,有一点中国史学,除此之外全部是西方学问。我们西化到今天,我们成了西方人没有?我们解决了我们民族安心立命的问题没有?问题依然存在。

二、人生怎么就成了问题的呢?

有问题才有学问,人生何以成了问题。先要讲这件事情,动物的生命对动物来说是问题吗?对动物来说从来不是问题,狗就这样生活了,黑猩猩就那样生活了,蚂蚁也就那样生活了对不对?它们的生命对它们而言从来不是问题,倒是人跑去研究,那个叫做生物学问题,动物学的问题,不是动物自己提的问题,是人类向它们提的问题。

但是人类的生命对人自己却成了问题,什么问题?人现实生命到处都是麻烦,生命外部麻烦容易处理,生命内部麻烦最难对付。生命外部的麻烦解决了叫做征服了世界,征服世界容易,征服自己难。为什么我们的心需要安顿呢?因为我们的心就是一个趋于无限性的存在。

1出生入世

我们始终以筹划未来的方式活在当下,筹划未来就是筹划一个并不存在的东西,意味着什么?我们超越了事实,超越了现实,这就是我们的心无限的一面。这个无限的一面让人的心灵成了问题,他生出烦恼。

王阳明第一句话叫做“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就是在筹划,好的好听一点叫做提出生命理想,说的难听就是自己的愿望要实现,这叫做“意”起来了,就想实现它。这个实现叫做如意,如果没有实现叫做不如意,不如意就是烦恼。

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要在佛教的意义中明确用的这个词儿了,就是烦恼。烦恼就是不如意,动物没有烦恼,只是焦虑。

神秀的那句话还背的出来吗?“生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神秀就认为我们修行是什么事情?把本来干净的心跟外部灰尘隔开来,始终保持着隔绝状态。虽然神秀的这句话被禅宗批评了一下,但是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情,中国哲学几千年来就围绕这个主题展开。

人如何安排好这个最难安排的生命,解决的方案围绕着一条,把出世和入世加以统一,方案就是先出世而后入世。所以中国哲学叫做人生哲学,西方人的心也是人心,是人心一定有无限的一面,这无限的一面要安顿,照样是不可能安顿在现实世界中,所以他们也得出世。西方人怎么出世?宗教。

宗教信仰的前提就是什么?彻底放下自己这个小我,那就叫做根本上的谦卑态度,别自以为是。所以基督教,圣经的教导第一件事情告诉我们,有罪,就是原罪。你不承认自己有罪,你就不会有信仰,信仰的前提是谦卑。有了这个谦卑的人生态度才会信仰,那么信仰意味着什么?它是实践,你能奉献吗?你要抛弃所有自己个人所牵挂的一切,投身于上帝的事业。

我们中国人不这么搞,我们只有一个世界,没有两个世界。这个世界叫做感谢生命的世界。

2情感生命

我喜欢虚构,我以前讲哲学导论课虚构了一下,我今天再虚构。假设有一个英国哲学家对孔子的学说有研究的兴趣,他研究中国哲学特别要研究孔子。那么他首先有一本书要读的,孔子其他的著作可以不读,但是《论语》必读不可。

他开始读论语了,最初发现很伦理,对话录和柏拉图著作形式一致。柏拉图著作都是对话集,读了几遍之后又有一个重大发现,原来孔子学说有一个核心的概念就是仁,这个表明英国学者,有学养的功夫,善于抓住一个学说核心概念。因为他发现孔子在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说法,“仁者爱人”是一种说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又是一种说法,“仁以孝为本”,又是一种说法,“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又是一种说法,种种的说法翻遍《论语》全书,终于找不到孔子关于什么是仁。

这就使这个英国哲学家非常的困惑,他要找一个中国人问一问,假定他找到我,你能不能告诉我,你们孔子学说算不算哲学?我说这个问题怎么来?他说哲学应该有严密的范畴演绎和概念的推论,基本概念都有最终的定义,我怎么在《论语》当中就找不到这一切呢?

我听了他的说明之后,我就反问他了,在你提的这个问题里面有一个前提,你把你们欧洲的形态做标准,拿它来衡量其他民族的学说,符合这个标准的叫做有哲学,不符合叫做没有哲学,你是不是欧洲中心主义。我这一问,他觉得我有点道理了,你的意思是不是说你们中国的哲学有它自己的形态,有它自己的道路,我说正是如此。

他说,那么你能不能引导我,踏上中国哲学的道路,进入中国哲学的形态呢?我说这个事情很难,基本上没有希望。因为你在欧洲文化世界长大,汉语也不是你的母语,你的母语是英语,这件事情就很难了。我劝你的《论语》也不便多读,照你这样读法,读一百遍,读一千遍都一样,他说我怎么办?我说你只读其中一段吧,然后慢慢体会,有心得跟我交流,没有心得放弃研究。他说哪一段?我说这么一段,在《论语》当中有这样一个对话,孔子有一个弟子叫做宰予,有一天就问他的老师了,你主张恢复周礼,周礼当中有一条,假设我们的父母亲去世,我们要服丧三年,三年是不是太长了?能不能短一点,面对这个问题,孔子没有正面回答,孔子反问宰予,假设你的父母亲去世的话,你吃的好,穿的好,就是说“食夫稻,衣服锦,于女安乎?”,孔子在问他你会心安吗?宰予回答说:安。孔子回答说“女安,则为之”,也就是说你觉得心安,自己决定去服丧多少时间吧。宰我得到了这个答案就走了,宰予刚一走,孔子忍不住说了一句话“予之不仁也”,宰予这个人不仁。

讲到这里,他说我又明白了一个更加重要的道理,原来孔子所说的仁根本不是概念,我说是什么?他说是生命情感,他一说这句话来,我竖起大拇指,你行了,你从现在开始,真能够研究中国哲学了,你已经踏上了中国哲学道路了。

中国哲学是哲学,西方哲学也是哲学,哲学就要寻求普遍的真理。西方哲学从哪里去寻找普遍的真理呢?从我们的理性当中去寻找。中国人从哪里去寻找普遍的真理,从我们共同生命情感中去寻找。

3“心”上三点

一个民族的国民性格,国民性的病症来自于文化精神,这个文化精神要去研究它,才知道根源在哪里?

说到这里,我们回顾和总结一下对“心”的认识。

第一就是生物上的心,器官性的存在,科学研究的心是生物学、心理学对象。

第二个就是它是生命情感的居所,它不是理性思考的居所,我们说的理性思考的居所是头脑,认识能力。心是什么?生命情感所在的地方,心跟头脑哪一个更加根本?心更加根本,这个是对心另外一个方面的了解。

第三,这个心通过孟子的学说我们知道它是超生物,又超情感之上的心,那是道德的根源。

这三点明确了我们才能谈心,才能谈心学。孟子开了头,但是也没有充分展开,由于同时代的人不能理解,就隐没了。要到后来重新拣起来,重拾旧序,重拾这坠落的旧序,通过什么阶段?隋唐佛学。

讲了那一大堆话之后,我们终于可以引出这段话了。

三、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这个不可得的心其实不是心,也不是心体,其实就是种种的念,所以念是在时间中的,有了过去,现在,未来的差别,当初的念不再是今天的念,未来的念也不是今天这个念,但是我们却误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心,这样产生了自身前后的差别和不同。过去那个我跟今天这个我,和未来这个我都不一样了。人与人之间也千差万别。其实人心只是一个,所以我要引用陆象山这段话说的真好:

心,

只是一个心。

某之心,吾友之心,

上而千百载圣人之心,

下而千百载复有一圣贤,

其心亦只是如此。

心之体甚大,

若能尽我之心,

便与天同。

1心体不住

我老喜欢这么说,你背着一个LV包向我走来,我一眼看过去,哦,世界顶级的品牌包。我然后再看这个包,它简直不是包,它其实还是包。你那个LV包比我这个包价格昂贵的多,质量也好的多,客观不客观?客观。像是客观的,你不能说你那个奔驰、宝马跟我这个桑塔纳是一样的,不可以这么讲。你那个LV包价格再好,质量再好,绝不妨碍我这包还是包,这叫做不住相。

境由心生,哪有绝对的顺境,哪有绝对的逆境,千万别这么区分。不要住相,住相就要有区分,区分就是妄念,妄念然后心就是苦难,麻烦。

所以这就是我们要讲一点心学的缘故,吾心不安,乞师与安。

心向外祈求,我们人生是怎么过,我们的心是怎么过,一直有两个我在对话。当我们得意的时候是一个我表扬另外一个我。在我们自责、后悔的时候,是一个我在批评另外一个我。我们的心就有两个我,他们形成一种张力,很强的张力,这个心的问题要解决。

一部中国思想史积累出一部中国人生哲学来,其中有儒家,有道家,有佛家,三者合流到了宋明新儒学,把中国人生哲学推向最高峰,解决一个根本的问题。就是此心如何达到它最好的状态。

2宇宙之极

无机物指向有生命的事物,有生命的事物从植物指向动物,直到人,然后指向生命情感。

人就是这样活在宇宙中,宇宙就是指向生命的。植物充当了动物的食物,动物和植物又可以充当人类的食物,但是中国人反对无端的摧残动物,无端地毁坏花草,无端地毁坏瓦石,视天下犹一家,这样人与宇宙的关系多好。我相信这是未来文明应该指向的目标。

我们说中国人的人生哲学就是我们人生修养,他要达到最高境界其实可以概括为什么?“此心纯乎,天理至极”,同样也就是陆象山讲的“吾心便是宇宙,宇宙即是吾心”,那么这个天理是生命情感,不是理论概念,是在具体实践之中。

天道之极致无非就是柴米油盐。这就是中国思想,不把天道跟人民生活隔开的。这就是与天体万物为一体的仁,叫做一体之仁。这是我们中国人安心立命的凭借。

Last Modified·2022年6月6日 16:42

暂无评论

您尚未登录,请先才能评论。